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性皮膚病,是由潛伏在體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次被激活所引發,VZV在不同的年齡段可以引發不同疾病,兒童時期臨床表現為水痘,而成年以后主要臨床表現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的“前世今生”
人出生后第一次感染VZV,多數人皮膚上會出現水痘,而少部分僅為少量的皮疹后自愈或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呈隱性感染狀態。感染期機體自身產生對病毒的免疫力,而清除大部分病毒。但是有一小部分“敵對分子”,會通過皮膚破損處沿著感覺神經上行,找個隱蔽的地方潛伏起來,這個潛伏的地方多為一個或多個脊髓后根神經節或三叉神經。VZV可在神經節中持續潛伏,在某些誘發因素的作用下,潛伏的病毒可被再次被激活,產生復發感染導致帶狀皰疹的發生。在帶狀皰疹的急性期,VZV可以感染到T細胞,當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統無法清除病毒時,病毒可通過感染的T細胞播散到大腦、肺、肝臟等器官,此時發生帶狀皰疹相關神經痛的風險也會顯著增高。
帶狀皰疹易感人群主要有兩類人,一是和年齡有關,一是和免疫抑制有關。據統計,50歲~60歲的發病率大概為0.5%,60歲~70歲約為0.65%,80歲以上的則基本可達1%。而諸如血液病、艾滋病等免疫功能受損患者的發病率比沒有基礎疾病的人群要高出很多,由此可見帶狀皰疹的發生進展與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密切相關。
帶狀皰疹愈后最主要的并發癥是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其發病率也有隨年齡增長而快速升高的趨勢。2016版《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指出,約9%~34%的帶狀皰疹患者會發生帶皰后遺神經痛,60歲及以上的帶狀皰疹患者約65%會發生PHN,70歲及以上者則可達75%,其發生機制與病毒的復制激活密切相關。帶狀皰疹急性期,皰液實驗室檢測VZVDNA通常呈陽性,同時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皰疹愈合后PHN的發生率也與機體免疫功能恢復呈正相關性,因此對于此類疾病應盡早防患于未然。
α干擾素 - 帶狀皰疹防治結合謂之“武林高手“
α干擾素(Interferon,IFNα)是一類具有廣譜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的蛋白質, α干擾素通過誘生抗病毒蛋白和免疫調節功能發揮廣譜的抗病毒作用,對幾乎所有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且不易發生耐藥,是人和動物受病毒感染后產生的重要抗病毒物質,是人體固有免疫的關鍵成分。根據其基因和蛋白結構的不同,又分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Ⅰ型干擾素主要包括IFNα和IFNβ等。
干擾素α1b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新藥,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的生物學功能,已經被多個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指南.共識》推薦為抗病毒治療藥物,如乙肝、尖銳濕疣、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等指南性文件。
α1b干擾素用于治療帶狀皰疹可以追述到上個世紀末,當時諸多文獻報道肌肉注射α1b干擾素治療帶狀皰疹及PHN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皰疹愈合、縮短病程,并降低疾病復發率和PHN的發生率。近些年隨著影像學的發展和普及,精確的病灶局部給藥一方面提高病灶部位的藥物濃度,同時減輕全身給藥的不良反應,因此較以往全身給藥顯示出更好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干擾素α1b防治帶狀皰疹及其并發癥的作用機制
第一 抗病毒作用:干擾素α抗病毒作用主要通過誘導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和激活細胞免疫這兩條途徑實現。前者是通過其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激活JAK-STAT信號通路,從而誘導2'5'-OAS、磷酸二酯酶和蛋白激酶等多種抗病毒蛋白的表達,進而抑制感染細胞內病毒的復制,同時保護正常細胞免除病毒的侵染。后者是通過增強機體對病毒的免疫清除,包括促進CTL細胞增殖、激活NK細胞的殺傷活性和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發揮清除VZV病毒的作用。
第二 恢復細胞免疫動態平衡:有研究發現,使用干擾素α1b治療組帶狀皰疹急性期患者,其外周血 CD3、CD4以及 CD4 /CD8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CD3、CD4以及 CD4 /CD8 水平,提示干擾素α1b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失衡。此外以 IL-2 作為機體免疫功能恢復指標,其水平升高代表機體免疫力增強。研究發現,干擾素α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帶狀皰疹,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2明顯升高,而觀察組患者的 IL-2高于對照組;說明干擾素具有調節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增強病毒清除力。
第三 降低PHN的發生率:炎性因子失衡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及預后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 IL-6 是一種前炎性因子,與神經痛密切相關,能夠迅速提高神經元的興奮性,誘發并維持疼痛狀態。IL-10 主要是由 Th2 細胞分泌的抑制性調節因子,能夠抑制前炎性因子釋放,具有減少痛覺過敏、反轉神經痛的作用。有研究顯示,PHN患者 IL-6 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細胞免疫功能的長期失衡,不利于PHN的臨床治愈。因此,促進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恢復動態平衡對PHN的預防和治療都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發表的人干擾素α1b聯合伐昔洛韋治療急性帶狀皰疹患者的最新研究中顯示,納入60例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按1:1分組,基礎治療兩組相同,均給予適量維生素 B1和維生素 B12,鹽酸伐昔洛韋口服 0.3 g/ 次,每天2次,除此之外試驗組聯合干擾素α1b(運德素) , 10 μg/ 次,每天1次肌肉注射,療程均為10天。與對照組相比,干擾素α1b治療后VAS 評分顯著降低,隨訪3個月時PHN的發生率僅為4.76%。(見下圖)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帶狀皰疹和其主要并發癥PHN的患者數量逐年遞增,但針對該疾病臨床上仍缺乏徹底根治和長期控制疼痛的有效治療方案,一旦引發PHN疼痛會持續終生,患者常常痛不欲生,是典型的“小毛病,要人命“的疾病。因此在帶狀皰疹的急性期,臨床治療就應關注患者的長期獲益,盡早考慮可降低發生PHN風險的治療方案,采用”防治結合“的治療策略。
(來源:運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