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耗材集中帶量采購
國家醫保局自2018年組建以來,不斷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改革,先后開展七批藥品集采和心臟支架、人工關節兩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累計節約費用約3000億元。藥品耗材價格回歸合理水平,群眾受益明顯。
在今年2月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陳金甫副局長指出,在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時,國家聚焦了心內科和骨科兩個群眾最為關注的領域。此外,冠脈球囊、眼科人工晶體兩個品種也已經實現了省份全覆蓋。
集采后,總體呈現了“價降、量升、質優”的態勢。從價格來看,心臟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耗材價格明顯下降,有力擠壓了虛高空間。從數量來看,心臟支架集采落地首年,中選支架采購總量達169萬套,為全年協議采購量的1.6倍,中選品種數量提升。從質量來看,心臟支架中選的鉻合金使用率達到了95%,原占1/3市場的不銹鋼材質支架基本被淘汰。
本次集采工作會上,也明確了高值醫用耗材的工作重點,主要是兩個方面——骨科脊柱類耗材集采和種植牙耗材集采。
在骨科脊柱類耗材集采方面,國家已完成摸底研究、信息標準化等基礎工作,7月11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了《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1號)》,這標志著骨科脊柱類耗材國家集采正式啟動。本次集采覆蓋14個產品系統類別,采購周期為3年。
在種植牙集采方面,國家醫保局明確,由四川省醫療保障局牽頭組建種植牙耗材省際采購聯盟,各省份均應參加。集采堅持招采合一、量價掛鉤的基本原則,按照政府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總體思路,充分考慮種植牙耗材生產、供應和臨床使用等方面的特點,引導企業公平競爭。
加快開展口腔種植領域專項治理
長期以來,我國口腔種植領域存在收費不規范、費用負擔重等問題。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成為了困擾群眾的民生痛點,各方關于整頓秩序、降價減負的呼聲非常強烈。
8月1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發布了《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共四部分12條,重點是規范口腔種植收費方式,整合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等相應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圍繞種植牙全流程做好價格調控,降低公立醫療機構口腔種植醫療服務的偏高價格,加強民營醫療機構口腔種植價格監管和引導;組織實施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廣泛發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與集采并準確報量。
《征求意見稿》一經發布,立即引起廣泛關注。9月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公開征求意見的情況,此次征求意見期間,社會公眾通過多種形式反饋意見建議共232條,其中約6成反饋意見對國家開展口腔種植專項治理表示支持,另有約3成反饋意見在表達支持的同時提出建設性意見。合計約9成的意見表達了對口腔種植專項治理的支持,也進一步表明此次治理方案抓到了治理重點,為規范口腔種植服務打下堅定的基礎。
在征求意見情況通告的最后,國家醫保局明確將綜合考慮各方意見建議,盡快修改完善《征求意見稿》并組織實施;僅僅4天之后,國家醫保局在全國工作會上再次強調,要加快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專項治理和種植牙耗材集中采購。兩個“快”字都表明了此次專項治理的緊迫性,國家醫保局下定決心要盡快破解困擾群眾很久的口腔種植難題,回應群眾對“口腔種植專項治理方案盡快落地”的呼吁。
平穩規范開展集采接續工作
目前,國家集采已經進行到了第七批,累計成功采購藥品294個品種,隨著一些國家集采藥品的采購周期將至,對于國家集采品種地方接續開始興起。
平穩實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的接續工作,是推動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運行的重要環節。
2021年11月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做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接續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接續工作如何開展做了明確部署。
按照《通知》要求,各省份在開展集采接續工作時,要堅持帶量采購,不得“只議價、不帶量”。明確原研藥、參比制劑、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均可參加。
在如何開展接續方面,各省份應著眼于維護市場和臨床用藥穩定,綜合考量企業和產品的多方面因素,通過詢價、競價、綜合評價等方式確定中選企業和中選價格。對需求量較大或供應保障要求較高的省,鼓勵同一品種由多家企業中選。
縱觀整個國采續約,更多的是一種穩定思想:穩定市場、穩定醫院、穩定患者、穩定供需雙方的訴求,繼而穩定來之不易的國家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大好局面。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